从“制造”到“智造”:钛玛科用授客AI重塑人才成长路径

2025-11-17 11:30:00
解加祥
原创
43



引言:在卷曲工业的浪潮中,人才是隐形的“纠偏系统”。

卷曲工业自动化的赛道上,钛玛科(北京)工业科技有限公司以17年深耕走出了一条“技术为王”的硬核之路。


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及北京市民营100强,钛玛科的高精度纠偏控制系统、智能张力控制系统等核心产品,已深度赋能新能源锂电、橡胶轮胎、印刷包装等多个制造领域,其业务版图不仅覆盖国内11个销售服务分支机构,更延伸至全球9个国家和地区




然而,随着研产销一体化布局的不断扩大,北京总部、江苏南通生产基地与遍布全国的销售售后团队形成了“多点分散”的组织形态。


加之行业细分度高、北方同类企业稀缺,核心人才难以外部引进,只能依赖内部培养,传统培训模式的短板逐渐凸显,成为制约企业持续增长的“人才瓶颈”


2025

痛点直击:分散的团队,集中的挑战

对于钛玛科而言,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核心引擎,但分散的人员布局与专业的行业属性,让传统培训模式陷入多重困境:


Soke

01

异地培训“难落地”

销售、售后团队常年奔波于全国乃至海外项目现场,线下集中培训需投入高额差旅与时间成本,不仅覆盖率不足,更难以形成常态化培训机制;


Soke

02

知识沉淀“易流失”

企业80%以上课程为研发、产品、业务类内部专属内容,外部可借鉴资源极少。资深工程师的技术经验、业务骨干的实操技巧,多依赖“口口相传”或重复授课,缺乏系统化留存渠道,极易随着人员流动流失;


Soke

03

效果评估“低效率”

培训考核依赖线下人工出题、阅卷,不仅耗时耗力,且成绩统计零散,无法快速量化学习效果,更难以形成针对性的能力提升方案;


“我们行业窄、专业性强,外部课程不多,主要靠内部培养。”钛玛科培训相关负责人高超的话,道出了行业共性难题。如何打破空间限制,构建一套标准化、高效率、可管控的内部培训体系,成为钛玛科人才战略的关键命题




2025

破局之路:打造“四位一体”解决方案

早在2021年,钛玛科就已引入授客AI智能化培训平台,从“培训落地、知识沉淀、效果量化、激励驱动”四个维度切入,为分散型组织量身打造全域数智化培训生态。


历经账号整合、功能深化与场景拓展,如今授客AI已成为钛玛科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


Soke

01

线上闭环:破解异地培训“空间难题”

针对人员分散的核心痛点,钛玛科全面推行“线上课程+线上考试”的培训模式,彻底打破地域限制:


各部门月度内训通过平台直播或录播开展,产品更新、技术迭代等培训内容实时同步至全国员工,无需再为集中授课协调时间、耗费成本;


新员工培训实现“线上标准化”,通过平台直接指派《产品技术基础》《设备操作规范》等必修课程,试用期内完成学习与考试方可转正,不仅大幅降低异地入职的交通、住宿成本,更让培训质量摆脱对线下讲师的依赖。


Soke

02

知识共建:激活“人人为师”的沉淀动能

面对内部专属知识的沉淀需求,钛玛科以授客AI为载体,构建企业专属知识资产库


倡导“人人都是讲师”文化,鼓励技术骨干、老员工将实操经验、项目案例制作成课件,经剪辑优化后上传至平台,避免优质知识重复讲授与流失;


平台聚焦研发、营销、售后等核心场景,形成系统化内部课程体系,新员工可随时回溯学习,老员工可按需查漏补缺,让“隐性经验”转化为“显性资产”




Soke

03

智能考评:实现培训效果“量化闭环”

为解决人工考核的低效问题,授客AI的智能考试功能成为钛玛科的“效率利器”


启用智能组卷、随机抽题、防切屏监控等功能,确保考试公平性,既适用于内部培训考核,也用于外部招聘测评;


客观题自动阅卷、成绩实时生成,简答题指定专人批阅,相较传统人工方式节省50%以上组织与阅卷时间,培训效果数据化呈现,一目了然;